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制备能产生敏感抗体的苏丹红I号抗原,分别用琥珀酸酐法、一氯醋酸纳法和六溴己酸乙酯法合成苏丹红I号半抗原.合成产物通过碳二亚胺法与BSA牛血清白蛋白交联.通过紫外可见光扫描、红外线扫描和SDS-PAGE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各方法交联并纯化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离子液体/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IL-GR/GCE),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苏丹红Ⅰ在IL-GR/GCE的电化学行为,并对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苏丹红Ⅰ在IL-GR/GCE上出现了1个氧化峰,苏丹红Ⅰ浓度在10~65μmol/L范围内,线性扫描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与苏丹红Ⅰ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该电化学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提出快速定性、定量测定辣椒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薄层色谱-扫描法。试验确定展开剂成分比例,在V(石油醚)∶V(丙酮)∶V(乙酸乙酯)=100∶3∶4的条件下,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使辣椒制品中的天然色素与苏丹红色素在高效硅胶板上完全分离,比较检测样品与苏丹红色素标准品的Rf值和斑点颜色即可定性判断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色素。用扫描仪扫描展开后的样品获得色素斑点图像,应用BandScan软件测定苏丹红Ⅰ、Ⅱ、Ⅲ、Ⅳ标准样品的总灰度,以苏丹红点样量(μg)为横坐标x,总灰度值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定量测定辣椒制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苏丹红Ⅰ、Ⅱ、Ⅲ、Ⅳ扫描值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01%、1.91%、0.68%和2.59%,说明本方法精密度很好。本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且经济、操作简便,适用于辣椒及其制品中苏丹红色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国在一些食品生产商的产品中检测到“苏丹红Ⅰ号”,引起政府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于3月2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含有苏丹红Ⅰ号色素的食品进行检验监管。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苏丹Ⅰ和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光光度计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苏丹Ⅰ和Ⅳ的方法,优化苏丹红的萃取工艺.通过全波长分光光度计检测鸡蛋及饲料中苏丹I和Ⅳ的含量,结果显示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苏丹Ⅰ和Ⅳ与HPLC法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的苏丹红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任乃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57-17859
[目的]建立辣椒粉中苏丹红Ⅲ测定的线性扫描极谱法。[方法]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苏丹红Ⅲ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在BR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苏丹红Ⅲ在Ep=-0.93 V处产生了一个灵敏的还原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苏丹红Ⅲ浓度在0.8~8.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3,检测限为0.388μmol/L。测定辣椒粉中苏丹红Ⅲ的回收率在95.93%~105.7%。[结论]线性扫描极谱法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辣椒粉中苏丹红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苏丹红HPLC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洲  傅小伟  刘炼  俞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01-17303
[目的]建立食品中简便、易行检测苏丹红Ⅰ~Ⅳ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萃取样品处理,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1%冰醋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1%冰醋酸、20%丙酮的乙腈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78nm,对辣椒食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苏丹红I~Ⅳ的标准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66、0.9974、0.9937,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5%、5.34%、1.99%、7.56%;辣椒粉样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9.87%、90.90%、87.55%、81.07%;辣椒油样品中的苏丹红Ⅰ~Ⅳ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83%、91.99%、88.83%和86.86%;苏丹红Ⅰ~Ⅳ号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02、2.46、2.30、5.02¨∥kg。[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精密度符合要求,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肯德基的调料中查出苏丹红Ⅰ号,2006年某些超市出售的“红心鸭蛋”中查出苏丹红Ⅳ号……一时之间,苏丹红名声大噪,闹得沸沸扬扬。以致有人看见任何红色食品都要考虑再三,这种望“红”却步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呢?俗话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学们知道苏丹红是什么吗?苏丹红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  相似文献   

9.
比色法测定鸡蛋中苏丹红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鸡蛋中苏丹红Ⅰ~Ⅳ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比色法):将鲜鸡蛋样品用乙腈反复提取,分别在491(苏丹红Ⅰ)、513(苏丹红Ⅱ)、348(苏丹红Ⅲ)、478(苏丹红Ⅳ)nm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再根据所建立的苏丹红Ⅰ~Ⅳ的标准回归方程,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苏丹红的残留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88.5%~92.3%,相对标准偏差0.8%~2.6%,最低检测限为1μg/mL。  相似文献   

10.
采用1%冰醋酸水溶液、1%冰醋酸溶液、20%丙酮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梯度洗脱,测定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含量。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苏丹红Ⅱ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6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4 7。苏丹红Ⅰ的加标回收率为89.38%,苏丹红Ⅱ的加标回收率为90.27%。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且稳定。  相似文献   

11.
应用快速溶剂提取前处理方法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建立辣椒粉中苏丹红Ⅰ号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用辣椒粉提取液作空白,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不同浓度的苏丹红Ⅰ号插标辣椒粉提取液进行检测,发现在1 224 cm-1处有明显的拉曼特征峰,用归一化处理后特征峰峰强与苏丹红Ⅰ号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 ~ 50 μg/mL,最低定量检出限为5 mg/kg,回收率为84.27%~85.5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果证明该方法高效灵敏、重现性好、前处理简单、设备方便携带,可以为市场大规模的快速检测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5年3月2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含有苏丹红Ⅰ号色素的食品进行检验监管,有关部门的监管行动也正在进行。长期以来,苏丹红一直被规定为化工染料,各国从未把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很少研究其食用的安全性,故对其在食品中应用的检测监管工作存在不足,国内外有关食品中苏丹红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现就苏丹红的理化特性、相关的法规与检测方法,以及我国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泥鳅红细胞微核的自然发生率为1.128 3‰。经不同浓度苏丹红处理一定的时间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最高达6.063 6‰。随着苏丹红Ⅰ浓度的提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出现最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染毒后各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迅速上升,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迅速下降。[结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与苏丹红Ⅰ浓度大体上呈正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苏丹红Ⅰ的危害提供试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0.312 5、0.625、1.25、2.50和5.00 mg/L)苏丹红Ⅰ处理泥鳅后8、162、4、32和40 h,观察带有微核的红细胞数,并测定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研究苏丹红Ⅰ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不同组织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泥鳅红细胞微核的自然发生率为1.128 3‰。经不同浓度苏丹红处理一定的时间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最高达6.063 6‰。随着苏丹红Ⅰ浓度的提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出现最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染毒后各组织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迅速上升,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迅速下降。[结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与苏丹红Ⅰ浓度大体上呈正相关,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中工业染料苏丹红Ⅰ号的检测与监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苏丹红Ⅰ号的理化特性、以及在食品中违规使用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和残留检测技术 ,并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鸡蛋中苏丹红Ⅰ、Ⅱ、Ⅲ、Ⅳ残留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苏丹红专用SPE小柱净化、浓缩,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1 mg/kg,4种苏丹红染料在浓度1~1 0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相关。在空白鸡蛋中添加20~600 mg/kg浓度下,4种苏丹红的平均回收率为88.6%~101.0%,结果表明,该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灵敏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适用于鸡蛋中苏丹红染料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用油溶性偶氮染料.常用于彩色蜡、油脂、汽油、溶剂和鞋油等的增色添加剂。家用的红色地板蜡或红色鞋油通常含有“苏丹红一号”的成分。由于其存在可能的致癌性.欧盟自1995年起便禁止使用苏丹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测定苏丹红的方法.探讨了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等对苏丹红分离的影响,优化后的苏丹红分离条件为: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测定苏丹红Ⅰ~Ⅳ的线性范围为0.01~40m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检出限在0.01~0.02mg/L之间.用于实际水样和食品中苏丹红的分析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苏丹红是苏丹Ⅰ、苏丹Ⅱ、苏丹Ⅲ、苏丹Ⅳ的总称。苏丹红不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化学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无良商贩看重苏丹染色鲜亮,将其应用到食品当中。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因为在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机构,正是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由苏丹红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剖析,对苏丹红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其是一系列工业合成染色剂,共分为六类,这些均不允许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对苏丹红的危害以及它与食品安全的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