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工者聚在一起往往牢骚占了多数,骂老板刻薄,埋怨工作量大,收入太低等等,很少有打工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满意的。为什么打工者会选择用语言而不是实干来获得心理平衡呢?这与打工者的心态密不可分。对此,中国经销商研究发展中心潘文富研究员总结出以下几点老板与打工者心态上的不同:一是在长远目标上老板往往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具备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意识;而打工者着眼点往往只是安全感即如何保住现有的饭碗。二在解决问题的态度上老板对一件工作的完成定义是把这件事情彻底地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打工者会习惯性地把工作按照…  相似文献   

2.
农村打工者进城打工,在选择招工单位时,千万不能盲目.尤其是春节刚过,大街小巷都贴满了招聘启事,这时你更应该慎重.首先,不要以工资的高低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而应综合考虑:从单位老板的人品、公司的可信度、公司对待打工者的态度、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甚至包括相关的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等.很多黑心老板常常利用乡下人见识少、视野窄的弱点,使用各种伎俩欺骗打工者.最常见的是找各种理由克扣打工者工资,稍加不慎,你就可能上当受骗.以下是一些黑心老板惯用的伎俩,请你千万多个心眼.  相似文献   

3.
立昕 《农村新技术》2005,(11):63-63
编者按:到发达地区的打工者,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笔血汗钱。有眼光、有志气的打工者都会认识到:要想彻底摆脱贫困,最好出路之一就是自己创业,从“小老板”做起。本文可为这些打工族提供这方面的若干谋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势来说,打工者在城市安家立业是可能的,但是却面临着很多阻力因素,其主要来源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城市里有一个长期的住所困难很大,因为城市的房价都比较高,很多都超出了打工者的承受范围;二是户口限制;三是在城市里找到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也很难,很多打工者  相似文献   

5.
20万元钱,对于一家企业老板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用20万元去救治一个打工仔,这样的义举,并不是每一家企业老板都会乐于去做的。而刘锦成——广州市番禺明珠星钟表厂厂长,出资20万元,为打工者换肾……  相似文献   

6.
在农民蜂拥进城打工的情况下,有些用人单位尤其是私人企业的业主,往往会找各种借口拒绝与打工者签订劳务合同。而打工朋友呢?找份工作不容易,哪还有什么权利和老板讲条件、要求老板订合同呢?那么。不签劳动合同老板就可不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7.
黑心老板总是会想尽办法让打工者免费为其干活,打工者应提防以下几例骗术,以免上当。 试用3天。一家电脑打印店每周走马灯似的换人,原因都是“考核不合格”。该老板事先约定先“考察”3~5天再确定录用,自然是没有工资的,而老板的考核书常要拖到一周后才发给,千篇一律都是达不到要求,换人再招。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说,潜规则是随着文化而传播的。潜规则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尊重企业文化就是尊重潜规则。通常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性格就是企业的性格,反之企业  相似文献   

9.
年关将至,很多进城打工者常常会碰到老板拖欠工钱的情况.这时,切莫过于软弱,当然也不能采取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要冷静对待或依靠集体的力量,用合法的方式及时催讨工钱,打工者追讨工钱可采取以下几种合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2008牟金融飓风的影响下,一个农资生产公司对经销商队伍进行了整合。张老板是他们的经销商,张老板在农资行业经营了很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销公司的产品也有8年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也比较认同,对企业也很有感情,属于情感型经销商但在这次经销商调整过程中却被淘汰了。原因是:张老板不懂得如何让钱更好的生钱?在农资行业的经销商、不懂得钱生钱的人,远远不是张老板一个人,而是很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超市般开放式货架水果店里.卖相不佳的水果一直是店主们眼中的鸡肋。通常这些水果有三种处理方式:以超低价贱卖:无偿分给朋友享用:等到无法销售了.忍痛当垃圾扔掉,杭州市“大东门”平价水果超市的老板楼姐却在它们身上找到了赚钱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科技》2006,(5):57-57
首先是合同陷阱,很多农民工在被雇用时没有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为防后患,农民工必须要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写明工程名称、发包单位、工资结算日期、支付方式等。其次是转包陷阱,如果打工者承建的工程是被人转包过一手、二手,甚至是三手的,那就要特别小心。老板的资产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都要清楚,以防工资无处索要。再次是时效陷阱,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时效只有两年,而老板拖欠工资常采取的一招“就拖”,打工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最后是证据陷阱,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工资,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好是劳动合同、工资单、欠条、人证等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13.
《百姓》2001,(1)
大多数人都希望找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求发展,而不要被老板炒鱿鱼。那么作为打工者,就应了解什么样的人容易被炒鱿鱼。一类是那些实际工作能力与应聘时自述的“本事”不相符者。这类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露出了狐狸的尾巴,技能平平,根本达不到老板所定的目标。老板会产生一种被骗的感觉。这样的人,老板岂能不炒他鱿鱼?二类是那些工作马马虎虎,丢三拉四的打工者。这种人时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轻则干扰正常工作,重则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会给单位  相似文献   

14.
对于企业中的很多员工而言,尽管薪酬和奖金是吸引员工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很快就会变成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很多老板喜欢说:"员工是我们最大的资产。"不过大家都很清楚,这句话通常是说说而已,在实际运营中就不是那么回事。在顺境之下,  相似文献   

15.
很多打工者的“讨薪”经历充满辛酸,情急之下的违法,暴力讨薪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方法不但不一定能要回工资,可能还会受到法律的处罚。而针对不少用人单位欠薪的情况,打工者该如何依法维权?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在此为打工者提出讨薪维权八大招数,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叮铃铃……”日前,浙江省临海市东塍镇劳动监察中队的投诉举报电话铃急促响起:“我们是来自湖北、江西籍的民工,今天凌晨,我们所在务工的企业老板拖欠着我们40余名打工者半年的工资逃离厂区,现在我们连吃饭问题都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17.
<正>"信而好冠"这个词是笔者自己造的,想表达的意思是:听信谁的话,主要看这个人的头衔有多大。这是社会上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给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带了好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当"信而好冠"遇见领导或者某些高层管理人员则很受用,很多时候老板们可能从高层人士、专业人士那里获得很多信息和知识,从而企业发展有如神助。但是当企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不能仅靠一些戴着"大帽子"人物的一家之言可以左右,也不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在城里的打工者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便利用空闲时间努力读书,从书中学到了许多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绍兴市城南育才社区里有一个“作舟”书店,开店的老祝白天卖书晚上却“不务正业”。他那十平方米的书店到晚上又练琴又唱歌,吸引了很多附近的打工者,最多的时候甚至有三四百人参与!  相似文献   

20.
《北京农业》2010,(1):34-34
她去应聘一个秘书的工作,对方问:“你喜欢怎样的老板?”她顺口答:“老板不是被喜欢的,他是付你工资、你得替他工作的那个人。所以,喜欢怎样的人,与老板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