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洵 《科学养鱼》2015,(2):13-15
<正>一、宣城市河蟹养殖情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的东南部,是该省水产大市之一,养殖技术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河蟹养殖面积约25万亩,主要分布在宣州区和郎溪县。2013年全市河蟹养殖产量11085吨,其中宣州区10388吨、郎溪县510吨。预计2014年全市河蟹养殖产量11300吨。2013年全市扣蟹产量6965.36吨,预计2014年扣蟹产量7000吨。宣州区河蟹养殖分为成蟹和幼蟹养殖两大块。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河蟹养殖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其中,扣蟹养殖面积大于50万亩。扣蟹质量是影响商品蟹养殖成活率和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扣蟹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养殖的成蟹规格大,产量高。优质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高,一般超过70%,甚至能达到90%以上。质量差的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低于30%,成蟹规格小。本文从养殖实际出发,介绍大眼幼体选购、扣蟹培育、捕捉、运输的实用技术。一、池塘准备  相似文献   

3.
河蟹在生命周期中有两次越冬,第一次是扣蟹培育,第二次是亲蟹培育或者成蟹暂养到来年出售。不管哪次越冬,对河蟹来说都是一件很严重的挑战,如果管理不善,成活率会很低,导致效益低下。下面分别对扣蟹培育和成蟹暂养来简要说明怎样管理才能提升河蟹成活率及质量,以取得好的效益。一、扣蟹培育养殖户放养扣蟹一般在春节前后,部分养殖户到3-4月份才投放苗种。作为扣蟹培育户,如何做好扣蟹的越冬管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和苗种质量,我们建议抓好以  相似文献   

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肉质鲜美、风格独特,历来受到民众的喜爱,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优质、大规格成蟹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幼蟹培育主要是指将蟹苗培育成规格更大的一龄蟹种[1,2],即"扣蟹",良种幼蟹是"养大蟹"的基础,因此如何提供优质幼蟹就成为推动河蟹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扣蟹越冬阶段通常是在室外的土质池塘中进行,通过冰下生物增氧技术来保证较高的越冬成活率。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这种方式下的规模都比较大,一个池塘一般放1000千克以上的扣蟹。这样的方法用于育种扣蟹越冬就不适合了,池塘大如果按照育种的要求,各个育种类别(或者家系)严格分开越冬,扣蟹密度很低,越冬后回捕率较低而且浪费资源。有些河蟹育种单位采用网箱越冬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以及扣蟹培育过程中性成熟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上的河蟹,在每次的越冬前尚未达到性成熟,经过越冬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被越冬环节"清零",越冬过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从春天开始重新进行"积累",直到秋天,又有了一年的生长期。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基于这种"理论"的推测,分析了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大规格养殖技术研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淳县河蟹养殖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得益于全县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大规格幼蟹的培育推广,选择优质蟹种是养殖大规格商品蟹的基础。蟹种又称扣蟹、幼蟹,将16万只/kg左右的蟹苗(河蟹大眼幼休)培育成60~260只/kg幼蟹的过程即是为蟹种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3个月以上。扣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扣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扣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生产经验,现对北方地区扣蟹安全越冬技术作一介绍,仅供参考。所谓扣蟹是指Ⅲ、V期幼蟹经养殖越冬后,体重达5~25g的蟹种,...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也是渔业增收增效的目标。"长江1号"河蟹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成规格大等特点,与普通河蟹相比优势明显。2015年常熟市支塘镇八字桥村养殖户梅洪根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育苗基地购进"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2016年放养自育蟹种进行成蟹养殖  相似文献   

10.
蟹种培育足指将仔蟹培育成Ⅴ期幼蟹(豆蟹),再将Ⅴ期幼蟹培育成蟹种(扣蟹),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成蟹养殖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蟹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蟹养殖的成败.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依托,充分利用本地白马湖河蟹养殖的产业优势,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驻村对接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注重蟹种培育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在生产实践中有所创新,获得了理想效果,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大规格母本河蟹大眼幼体的需求不断上升,常熟市特种水产苗种基地作为全市的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优质扣蟹高效培育技术,形成了一套亩均效益超万元的高效扣蟹养殖模式,现总结如下。一、养殖池塘条件基地位于常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270亩,西靠张家港河,南邻望虞河,2014年按照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成养殖示范、苗种培育、水质净化和设施养殖四个区域并建设循环水养殖,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土池大眼幼体(Megalopa)培育优质扣蟹(Juvenile Crab)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蟹培育是河蟹养殖的基础,本文作者介绍的是一种扣蟹培育新方法-利用土池大眼幼体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正>宝应县山阳镇河蟹养殖户孙荣兵,养殖总面积为100亩。他通过对河蟹养殖关键点的掌控,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2013年,他的河蟹养殖总投资为32万元,年底总产值为72.53万元,获纯利40.53万元,亩均效益达4000多元。主要做法是:一、苗种自育从事河蟹养殖的这些年,养殖户孙荣兵培育过扣蟹,也从外地或当地其他养殖户购买过扣蟹,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他认为自己培育扣蟹进行配套养殖是获得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自育扣蟹不仅能保证扣蟹的质量,降低扣蟹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损伤,有效提高河蟹的成活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4.
河蟹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蟹类,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多种类型水体的养殖。平山县在2002—2004年投放长江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成商品蟹的基础上,2005—2006年集中精力搞河蟹大眼幼体到扣蟹的培育,以满足周边广大养殖水域的苗种需求。现将培育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扣蟹性早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田培育扣蟹投资少,效益高,可为成蟹养殖提供优质廉价的苗种,是发展河蟹养殖的一个好途径。 在自然水域河蟹一般两年(一冬龄)性成熟。但生产实践中稻田养扣蟹当年就性成熟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性早熟的蟹,如果第二年继续养成,生长缓慢、死亡率较高。这不仅会给养蟹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防碍着成蟹养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人工育苗或从河曰附近捞取天然蟹苗,然后分两年养成商品蟹的方式除一年养成扣蟹,第二年养成商品蟹)。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试验旨在利用南北季节差异,充分利用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北京地区提早提供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的蟹种,把在常规条件下从大眼幼体养到商品蟹的时间从二年缩短到一年。为此,1998年2月份我站在海南南繁基地25亩池塘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养殖试验,至1998年4月底已养成120-160只/kg的扣蟹30万只。5月初陆续空运回北京,放入稻田进行稻田养殖…  相似文献   

17.
何杰  邢华华 《水产养殖》2006,27(3):29-29
扣蟹培育从5月底至6月初开始,一般采用二级放养,在此以前时间内,扣蟹培育池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段时间闲置的扣蟹培育池进行大规格鳜鱼苗种的培育,不但能解决河蟹生态养殖中大规格鳜鱼种紧缺问题,还可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时间地点 2004年4-5月,在南京高淳县团结圩农场。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是我国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名优水产品,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有力地带动了饲料、渔药、餐饮、旅游和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河蟹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和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河蟹的养殖技术在各地不断取得创新,扣蟹作为蟹苗—扣蟹—成蟹三个阶段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决定成蟹品质好坏和养殖效益的高低。目前,扣蟹培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成蟹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大规格河蟹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作为重点的相关研究在江苏各地展开。本项目在成功培育莱茵河河蟹一龄蟹种的基础上,进行了莱茵河水系河蟹和本地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养殖的生长比较,研究莱茵种群河蟹的生长性能,为河蟹选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