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幼雏病病毒福建株V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 |
作者姓名: | 万春和 程龙飞 傅光华 施少华 陈红梅 傅秋玲 刘荣昌 林建生 黄瑜 |
| |
作者单位: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建省畜禽疫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禽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13 |
| |
基金项目: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3-10、STIT2017-1-5);国家水禽产业体系(CARS-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068);福建省属公益类项目(2018R1023-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英才项目(YC2015-12) |
| |
摘 要: | 为明确虎皮鹦鹉源鹦鹉幼雏病病毒(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 polyomavirus,BFPyV)福建株(命名为FJ-2016株)结构蛋白VP1基因特征,本研究针对BFPyV VP1基因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J-2016株VP1基因全长序列,目的片段经胶回收后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BFPyV FJ-2016株VP1基因全长为1 032 bp,编码343个氨基酸。所编码VP1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5.77,不稳定指数为40.91,是不稳定蛋白;脂肪系数为74.72;总平均疏水性指数为-0.366。将获得的VP1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为:MG148345。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不同时间、地区和品种BFPyV的VP1基因十分保守,相互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1%以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不同时间和地域BFPyV相互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但可细分为两个大的遗传进化分支(Clade 1和Clade 2)。从宿主品种来看,虎皮鹦鹉源BFPyV各分离株的遗传进化与分离时间及地域无明显关系,虎皮鹦鹉源BFPyV分离株在Clade 1和Clade 2分支均有分布。本研究首次证实福建地区虎皮鹦鹉中存在BFPyV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为丰富不同地区BFPy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鹦鹉幼雏病病毒 虎皮鹦鹉 VP1基因 序列分析 |
收稿时间: | 2017-12-0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