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十三五”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评价
作者姓名:栾奕  白岩  卢实  李磊鑫  王德强  高婷婷  石洁  杨洪明  路明
作者单位:1.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 吉林长春 130033;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 100125;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主要粮食作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农业农村部东北中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33;4.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034;5.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6.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保定 071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20100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横向委托项目资助
摘    要: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 培育抗病品种是玉米病害防控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策略。本研究以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组)中724份(次)参试品种的病害鉴定数据进行分析, 病害包括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禾谷镰孢穗腐病。结果表明, 5种病害抗性级别以中抗和感病为主, 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的这2个级别分别占总数的82.94%、84.12%和72.46%; 中晚熟组抗性强于中熟和中早熟, 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组达到中抗(MR)以上的品种分别占总数的50.24%、56.37%和69.33%, 其中, 达高抗(HR)的分别占4.52%、4.41%和7.84%, 达抗(R)的分别占8.73%、10.59%和18.88%; 大斑病和灰斑病的抗原较为缺乏, 均无高抗品种, 中早熟组达到抗(R)以上水平的病害排序从高到低是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禾谷镰孢穗腐病、灰斑病和大斑病, 中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和大斑病, 中晚熟组排序是禾谷镰孢穗腐病、禾谷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灰斑病; 年际间鉴定结果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 2020年总体表现较差; 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组5种病害同时达到中抗(MR)以上的品种分别占2.78%、6.37%和15.67%, 但最终仅有1个品种(承玉88)通过审定, 说明高产抗病绿色玉米品种选育难度较大, 建议设立抗病绿色玉米品种试验组别, 强化抗病绿色玉米品种审定标识, 有效快速推动绿色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我国东华北春玉米试验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水平, 为今后品种选育、审定与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从而支撑我国玉米种业绿色发展。

关 键 词:“十三五”  东华北  春玉米  品种  抗病性  
收稿时间:2022-04-13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