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品种‘苏植1号’杂交结缕草抗旱性初步评价与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汪毅 郭海林 陈静波 宗俊勤 李丹丹 姜亦巍 刘建秀 |
|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31328019),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2014001,2014019),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M2015019)资助。 |
| |
摘 要: | 以‘苏植1号’杂交结缕草为研究对象,‘兰引3号’结缕草为对照品种,采用沙培试验控水处理,根据叶片萎蔫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电解质外渗率和土壤含水量4个指标对‘苏植1号’的抗旱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同时分析了两个品种的根系生长特性(根系干重、比根长)和干旱胁迫下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两个品种的叶片萎蔫度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不同品种的变化趋势相似,胁迫结束时,两个品种的叶片萎蔫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电解质外渗率和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苏植1号’整体抗旱表现与‘兰引3号’近似。同时,相对于‘兰引3号’而言,虽然‘苏植1号’的根系干重显著较小,但是较大的比根长和干旱胁迫中期较高的Fv/Fm值很可能使‘苏植1号’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较小的根系生物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其重要的抗旱机制。总体来看,‘苏植1号’与‘兰引3号’抗旱性相当,但两者具有不同的抗旱途径。
|
关 键 词: | ’苏植 1 号’杂交结缕草 抗旱性 评价 根系生长特性 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
收稿时间: | 2015-07-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草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草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