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品种与大豆带状复种模式氮素吸收利用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静 苏东涛 李娜娜 |
| |
作者单位: |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太原 030006;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太原 030031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黄土高原(山西)雨养农业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201303104);“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晋中平川区春玉米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2015BAD22B03-2);山西省攻关项目“晋中平川区春玉米少耕减肥补水增粮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03D221007-1) |
| |
摘 要: | 为科学利用大豆的生物固氮作用,筛选玉米大豆带状复种模式下最佳组合,本试验以‘大丰26’(IC1)、‘大丰30’(IC2)、‘强盛51’(IC3)及‘强盛388’(IC4)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长期定位试验测得各玉米品种氮素利用及产量数据。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复种模式下玉米产量及地上部生物量均表现为IC2>IC3>IC4>IC1 (P<0.05)。相比IC1、IC3及IC4处理,IC2处理下年平均氮素积累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及氮素偏生产率分别显著增加了10.8%、11.0%、15.3%;17.3%、32.3%、26.2%;36.8%、34.9%、30.1%;18.8%、20.6%、12.5%,而IC2处理年平均氮素收获指数较IC4处理显著降低4.6个百分点(P<0.05);此外,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表明,‘大丰30’与大豆带状复种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率,可作为山西省最优组合推广。
|
关 键 词: | 带状复种 品种 玉米 产量 氮素效率 |
收稿时间: | 2019-04-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