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被模式下张宣铁尾矿生态恢复效果评价 |
| |
作者姓名: | 李瑞鹏 史常青 杨建英 石丽丽 魏广阔 刘韵 闫升 |
| |
作者单位: | 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张家口市剪子岭林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技术”([2017]01),张宣铁矿区干排尾矿库坝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21HXFWSBXY007)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铁尾矿库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张宣矿区的植被模式,以解决铁尾矿废弃地土壤养分低下、植物生长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方法 以该区铁尾矿库的14种植被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植物生长特征、植被群落特征、土壤养分情况等方面选取指标对其恢复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各模式植被盖度普遍处于中上水平,油松、沙棘、芦苇和野艾蒿分别为研究区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优势种;乔木、乔灌等模式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灌草等恢复模式,但丰富度指数普遍较差。不同植被模式、不同土壤深度对土壤养分均影响显著,该区土壤富含速效钾,但缺乏氮、磷和有机质。经CRITIC-GRA法得分排序,油松、油松 + 洋白蜡、沙棘 + 胡枝子为研究区内得分排名前3的模式,评价等级为“优”,所有恢复措施中仅自然恢复措施评价等级为“差”。 结论 建议当地采用覆土整地植苗恢复措施,植物种选择上优先考虑油松 + 沙棘或胡枝子 + 野艾蒿或草木犀,另外可施用适量氮磷肥或有机肥,以加快铁尾矿库土壤养分改良。
|
关 键 词: | 植被模式 CRITIC-GRA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尾矿库 |
收稿时间: | 2021-12-20 |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