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荔枝、龙眼采后酶促褐变反应化学机理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孙健  李丽  游向荣  李昌宝  李志春  何雪梅
作者单位:1.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3.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4.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5.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6.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00927,31160407);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10100009-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GXNSFC013010,2011GXNSFB018049);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桂农科2012YZ08,桂农科2011Y24)
摘    要:荔枝、龙眼采后果皮极易褐变,主要是果皮细胞中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底物的酶促反应所致.文章系统综述了荔枝与龙眼果实采后PPO酶促褐变机理、褐变底物种类确定与化学结构鉴定、外界条件对酚类底物性质的影响及贮藏期间底物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除花色素苷类物质外,有关荔枝、龙眼果皮中其他酚类褐变底物理化性质的研究鲜见报道.今后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有关酶促褐变底物种类及其化学结构鉴定、外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PPO底物性质和酶活性变化、外界环境因素与不同品种褐变过程差异的关系、贮运期间PPO底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等,为控制荔枝、龙眼果实采后贮运过程中果皮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荔枝  龙眼  多酚氧化酶  酚类底物  酶促褐变机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