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渭北旱塬区土壤质量对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
引用本文:金晶炜,苏纪帅,白于,井赵斌,井光花,张宝泉,程积民.渭北旱塬区土壤质量对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J].草地学报,2014(4).
作者姓名:金晶炜  苏纪帅  白于  井赵斌  井光花  张宝泉  程积民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852);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z-35-4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K332021308);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计划项目(K3180212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Z1090213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Z109021108)资助
摘    要:以植被恢复土壤效果评价7种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渭北旱塬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综合质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优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5年、10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和恢复年限为30年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均提高了土壤质量,其中10年紫花苜蓿草地恢复效果最好。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在渭北旱塬区,种植牧草、建植乔木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关 键 词:渭北旱塬区  土壤质量  人工植被恢复模式  灰色关联模型  聚类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