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洱海底泥经红壤改性对水质与水生植物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晓希,汤 鑫,丑庆川,曹 特,倪乐意.洱海底泥经红壤改性对水质与水生植物的影响[J].水生态学杂志,2020,41(3):51-56.
作者姓名:陈晓希  汤 鑫  丑庆川  曹 特  倪乐意
作者单位:大理市洱海管理局,云南 大理 67100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生态系统试验站,湖北 武汉 430072;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 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200;;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生态系统试验站,湖北 武汉 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洱海湖泊生境改善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2012ZX07105004)
摘    要:鉴于湖泊内源污染不断加重,出现了较多以铝(Al)、铁(Fe)、钙(Ca)、镧(La)盐等化学材料为主的湖泊底质环境改善方法,但大规模应用受长期控磷效率、生物毒性和使用成本等因素限制。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洱海近岸水域设置围隔开展原位试验,采用洱海本地无污染红壤对底质进行浅层覆盖改性,探究此方法对水质及沉水植物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红壤覆盖组(S)以及红壤覆盖+沉水植物组(MS),每组处理4个重复,逐月监测各围隔内水质和沉水植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红壤对底泥进行改性,可以短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移栽沉水植物的生长与建群,在某些时段可以改善水质(透明度最高达2.2 m),但红壤覆盖措施并没有长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藻类的含量(P>0.05)。全年水生植物物种保持在7种左右,群落主要由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单果眼子菜(P. acutifoli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微齿眼子菜(P. maackianus)组成,生物量也在不断增加,最高达18000 g/m2,群落稳定后优势种为黑藻。研究结果可以为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短期水质危机处理提供借鉴,为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可探索的方向。

关 键 词:富营养化    底质改善    水生植物  红壤  洱海
收稿时间:2018/2/27 0:00:00
修稿时间:2020/6/4 0:00:00

Effects of Red Soil-Modified Sediment on Water Quality and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 in Situ Experiment in Erhai Lake
CHEN Xiao-xi,TANG Xin,CHOU Qing-chuan,CAO Te,NI Le-yi.Effects of Red Soil-Modified Sediment on Water Quality and Submerged Macrophytes: An in Situ Experiment in Erhai Lake[J].Journal of Hydroecology,2020,41(3):51-56.
Authors:CHEN Xiao-xi  TANG Xin  CHOU Qing-chuan  CAO Te  NI Le-yi
Abstract:
Keywords:eutrophication  sediment improvement  aquatic plant  red soil    Erhai Lake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