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北方沿海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中期优势评估
引用本文:张跃环,王昭萍,喻子牛,闫喜武.北方沿海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中期优势评估[J].水产学报,2014,38(9):1310-1317.
作者姓名:张跃环  王昭萍  喻子牛  闫喜武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0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辽宁省贝类良种繁育工程研究技术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03,3127265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126406);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8);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前沿科技创新项目(SQ201214);近江牡蛎健康苗种规模化培育与良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2A020200004);贝类产业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0B020201014)
摘    要:为了评估香港牡蛎(♀)×长牡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中期能否产生种间杂种优势,在分析了早期杂种优势的基础上,以9个香港牡蛎自繁家系、9个长牡蛎自繁家系作为对照,以45个种间杂交家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评估了中期杂种存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杂种潜力及其优势。结果发现:1对于存活性状而言(360日龄),香港牡蛎存活率较低仅为9.09%,死亡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90~180日龄);长牡蛎存活率居中为51.26%,存活力下降主要原因是繁殖后夏季高温致死(360日龄);而种间杂种的存活率相对较高为87.64%,表现出明显的存活优势,其杂种潜力hp=2.72,杂种优势H=189.88。2对于生长性状而言(360日龄),从壳高水平上分析,长牡蛎平均壳高(50.74 mm)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45.17 mm)及杂交家系(42.70 mm);且种间杂交家系壳高显著小于两亲本子代;其杂种潜力hp=-1.89,杂种优势H=-10.97。从鲜重上看,长牡蛎的鲜重(17.24 g)最大,显著大于香港牡蛎(12.58 g)及种间杂交家系(9.47 g),且三者间彼此差异显著;其杂种潜力hp=-2.33,杂种优势H=-36.46。3对于产量而言,长牡蛎产量最高为3.22 kg,显著大于香港牡蛎(0.41 kg),与杂交家系无显著差异(2.98 kg);其杂种潜力hp=0.83,杂种优势H=63.97。研究表明,杂种在北方沿海养殖具有很好的抗低温、抗高盐能力,且存活力较强,但是生长性状表现出远交衰退特点。虽然产量性状具有杂种优势,略低于长牡蛎,但由于杂种外观上与香港牡蛎极其相似,故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北方牡蛎养殖的新品系(种)。同时,杂种在华南沿海是否具有杂种优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香港牡蛎  长牡蛎  表型性状  杂种优势
收稿时间:2013/11/15 0:00:00
修稿时间:2014/2/1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