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引用本文:林军,朱建荣,张经,吴辉,罗文俊.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学报,2011,35(1):74-87.
作者姓名:林军  朱建荣  张经  吴辉  罗文俊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0090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40721004);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ZR1414100);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J50702)
摘    要: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 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生物量大于4.0 mg Chl.a/m3的高值区位于冲淡水区(3 m层)盐度为28.0的等值线两侧,且处于NH3-N和P的低值区。悬浮物浓度、温盐、水体稳定度和营养盐是影响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次调查期间长江口外海不存在氮营养盐限制,冲淡水区存在明显的P营养盐限制,台湾暖流区存在潜在的Si营养盐限制。

关 键 词:浮游植物    生物量    细胞体积转换法    环境因子    长江口外海区
收稿时间:2010/3/29 0:00:00
修稿时间:2010/11/30 0:00:00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
LIN Jun,ZHU Jian rong,ZHANG Jing,WU Hui and LUO Wen jun.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Estuary[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11,35(1):74-87.
Authors:LIN Jun  ZHU Jian rong  ZHANG Jing  WU Hui and LUO Wen jun
Institution:State Key Lab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Keywords:phytoplankton  biomass  cell volume convers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Changjiang Estuar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