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大豆种质不同多胺组分含量分析
引用本文:郑宇宏,马铃铃,邱红梅,范旭红,张云峰,孟凡凡,孙星邈,王曙明.东北大豆种质不同多胺组分含量分析[J].大豆科学,2019,38(6):856-861.
作者姓名:郑宇宏  马铃铃  邱红梅  范旭红  张云峰  孟凡凡  孙星邈  王曙明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摘    要:为分析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的多胺含量及不同多胺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国家标准-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方法》(GB 5009.208-2008),对不同熟期的包括栽培、野生和半野生类型的78份东北大豆种质的4种多胺成分亚精胺、精胺、腐胺和尸胺组分含量进行测定,通过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因子与聚类分析,对大豆种质多胺组分含量进行表型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78份大豆种质的4种多胺组分含量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腐胺、亚精胺与精胺组分的离散程度较高,特异含量种质较多。栽培类型中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9、1.09、1.32和1.74,表明调控亚精胺和精胺各组分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较丰富。亚精胺含量为0.10~1.06 mg·kg~(-1),均值为0.53 mg·kg~(-1),变异系数18.45%,表明大豆品种间亚精胺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除野生类型与半野生类型大豆尸胺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各种类型大豆种质中多胺组分含量相对较一致,类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亚精胺组分含量与精胺组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腐胺组分含量与多胺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精胺和精胺两种成分之间遗传关系比较紧密。主成分分析发现,多胺组分中具有代表性的因子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聚类分析结果将66份栽培类型种质分为3类,类群2、3包含种质数量较少,其中大部分种质生育期为早熟类型。

关 键 词:大豆  种质  亚精胺  多胺  表型鉴定  聚类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