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统傩戏形式转化助推乡村振兴——评《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
引用本文:胡冰寒,塔怀红.传统傩戏形式转化助推乡村振兴——评《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J].中国瓜菜,2021(4):149-150.
作者姓名:胡冰寒  塔怀红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实体型非遗转型途径研究——以接龙傩戏为例”,项目编号:19SKGH2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州民间艺术资源对接本土高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批准文号:2016—ZX0115—00004。
摘    要: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傩戏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且极具原始舞蹈风格。傩戏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愈发丰富多彩。2006年,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今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如何促进传统傩戏形式转化以助推乡村振兴,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文化部高级画家兼一级美术师陈炯所著的《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以集市概念为统筹,包括文创产品、艺术作品、空间设计和品牌策划集市四个方面,通过多元化的创作形式为载体并且汇聚学员们的聪明才智,共同为农村发展谋求更多可实现行路径,同时也体现了艺术振兴乡村的宗旨,为传统傩戏形式转化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品牌策划  振兴乡村  形式转化  戏曲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  端公戏  原始舞蹈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