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洞庭湖区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引用本文:黄伟生,彭佩钦,苏以荣,黄道友,朱奇宏.洞庭湖区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3):756-760.
作者姓名:黄伟生  彭佩钦  苏以荣  黄道友  朱奇宏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
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摘    要:在洞庭湖区选取典型样区,于2004年3月通过调查和密集取样,测定了各种耕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分析了DOC、MBC、TOC的关系。结果表明,(1)DOC含量为水旱轮作地(66.3mg·kg-1)>双季稻水田(64.7mg·kg-1)>一季稻水田(60.1mg·kg-1)>旱地(55.7mg·kg-1),MBC含量为双季稻水田(885.9mg·kg-1)>一季稻水田(730.6mg·kg-1)>水旱轮作地(720.9mg·kg-1)>旱地(488.6mg·kg-1),有机物质的输入量、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是差异存在的重要原因;(2)旱地、水旱轮作地、双季稻水田和一季稻水田的DOC/TOC均值分别为0.32%、0.27%、0.24%、0.24%,其相应的MBC/TOC均值分别为3.02%、2.88%、3.22%、2.91%;(3)DOC、MBC、TOC相互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秸秆还田(土)和增加土地复种指数是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

关 键 词:利用方式  耕地  溶解性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文章编号:1672-2043(2006)03-0756-05
收稿时间:2005-09-06
修稿时间:2005年9月6日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of Farmland Under Different Uses in Dongting Lake Region
HUANG Wei-sheng,PENG Pei-qin,SU Yi-rong,HUANG Dao-you,ZHU Qi-hong.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of Farmland Under Different Uses in Dongting Lake Region[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J. Agro-Environ. Sci.),2006,25(3):756-760.
Authors:HUANG Wei-sheng  PENG Pei-qin  SU Yi-rong  HUANG Dao-you  ZHU Qi-hong
Abstract:
Keywords:land-use  farml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