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北稻区穗腐病病原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引用本文:杨小林,韩烨,殷得所,张瑞洋,张佑宏,张舒.湖北稻区穗腐病病原ITS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4).
作者姓名:杨小林  韩烨  殷得所  张瑞洋  张佑宏  张舒
作者单位: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64;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局,湖北 武汉,430200;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64;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430068;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6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
摘    要:穗腐病在湖北省内有少量发生,为防止病害流行与危害扩大,有必要了解引起该病害的病原真菌及其特性。采集病害样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进行鉴定、分类,并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稻区穗腐病害病原真菌包括岭南聚孢霉(Clonostachy epichloe)(菌Ⅰ)、稻毛锥孢(Alternaria padwickii)(菌Ⅳ)和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菌Ⅴ)3类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类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极端低温(5℃)和极端高温(40℃)下3类菌的生长几乎停止;通过改变pH值(5.0~9.5)研究病菌生长的最佳酸碱环境,发现菌Ⅰ和菌Ⅳ培养基pH值的改变会影响菌落的生长,2类菌生长的最佳环境均偏碱,而菌Ⅴ的生长不受pH值的影响;3类菌PDA培养基中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不同,菌Ⅰ的最适琼脂质量浓度为20 g/L,菌Ⅳ为25 g/L,菌Ⅴ为10 g/L;菌Ⅰ生长最适宜的氮源为硝酸铵,菌Ⅳ为黄豆粉,菌Ⅴ为黄豆粉和甘氨酸,3类菌的最适碳源均是甘露醇。综上,湖北稻区穗腐病的病原具有多样性,其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

关 键 词:水稻  穗腐病  病原真菌  ITS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