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45S rDNA探针对宽叶野生稻和高秆野生稻基因组的FISH分析
引用本文:周会,蓝伟侦,覃瑞,刘虹,李刚.利用45S rDNA探针对宽叶野生稻和高秆野生稻基因组的FISH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3):1-7.
作者姓名:周会  蓝伟侦  覃瑞  刘虹  李刚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浙江省武义县第三中学,金华 321000;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BZZ11004)
摘    要:利用45S r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同样含有CCDD基因组的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和宽叶野生稻(O.latifolia)进行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分析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宽叶野生稻中45S rDNA信号分布于多条染色体上,位点数目为10~16;高秆野生稻中有6个信号点,分布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2对信号位点位于染色体短臂,1对位于染色体长臂。研究结果表明,高秆野生稻45S rDNA在基因组中位点数目稳定,宽叶野生稻中45S rDNA位点数在不同个体中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显示这2种野生稻基因组存在一定差异;核型分析结果也表明二者基因组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推测,高秆野生稻分化较早而趋向稳定,宽叶野生稻可能形成较晚,还处于进化过程之中。鉴于二者在基因组结构上的明显差异和进化上的不平衡性,建议把这2种野生稻划分为不同野生稻种,可能会更加符合二者的进化特性。同时,讨论了45S rDNA在染色体中分布特点与机制。

关 键 词: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高秆野生稻  宽叶野生稻
收稿时间:8/7/2014 12:00:00 AM

FISH analyses of Oryza latifolia and O.alta genomes with 45S rDNA probes
ZHOU Hui;LAN Wei-zhen;QIN Rui;LIU Hong;LI Gang.FISH analyses of Oryza latifolia and O.alta genomes with 45S rDNA probes[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34(3):1-7.
Authors:ZHOU Hui;LAN Wei-zhen;QIN Rui;LIU Hong;LI Gang
Institution:ZHOU Hui;LAN Wei-zhen;QIN Rui;LIU Hong;LI Gang;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resoure in Ethnic Area of Southern China/School of Life Sciences,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he Third Middle School of Wuyi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