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海中石器拉乙亥遗址磨盘及磨棒淀粉粒分析及其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
引用本文:侯光良,马志坤,马永超.青海中石器拉乙亥遗址磨盘及磨棒淀粉粒分析及其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J].农业考古,2017(4):7-13.
作者姓名:侯光良  马志坤  马永超
作者单位:1.青海师范大学;;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基金项目: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全新世人类活动对环境演变的响应"(项目编号:2017-ZJ-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史前人类对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响应与适应"(项目编号:41550001)
摘    要: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先民对其适应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学者对高原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情况尚缺乏全面的了解。距今约7.6ka BP拉乙亥遗址是一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新旧石器过渡时期遗址,出土了高原早期文化遗存鲜见的石磨盘和石磨棒。本文对拉乙亥遗址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表面残留物进行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结果表明:黍族淀粉粒含量较多,其次为小麦族大麦属,并有少量的块根块茎类和豆科植物淀粉粒;此外,发现少量来自植物茎叶和粟稃片植硅体。对比后发现从新旧石器过渡时代至青铜时代,本区史前先民对植物利用种类有较高一致性和稳定性,而对块茎类的利用又反映出对高原环境的响应与适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旧石器过渡  淀粉粒  植硅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