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与可蚀性
引用本文:马佳鑫,夏栋,艾尚进,舒倩,马悦阳,刘芳,闫书星.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与可蚀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6).
作者姓名:马佳鑫  夏栋  艾尚进  舒倩  马悦阳  刘芳  闫书星
作者单位:1.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水泥基生态修复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宜昌443002;3.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9147);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21ZD0007–03)
摘    要:以湖北省宜昌市内恢复年限为1、3、5、18 a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边坡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Le Bissonnais法分析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和机械扰动(WS)等3种处理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可蚀性。结果表明:SW处理下土壤团聚体以≥5.00 mm粒径为主,WS处理下土壤以≥5.00 mm粒径团聚体的占比最高,但其值低于SW处理的,FW处理下<0.25 mm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占比最高,说明土壤团聚体经FW处理后破碎程度大,SW处理后破碎程度小;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均表现为SW处理中的最高,FW处理中的最低,而土壤可蚀性值(K)则与其相反,同一恢复年限的边坡土壤的相对消散指数均大于其相对机械破碎指数,说明快速湿润引起的消散作用是土壤团聚体破碎的主要机制;SW和WS处理下已恢复18 a的边坡土壤的粒径≥2.00 mm的团聚体占比最高,<0.25 mm的占比最低,MWD和GMD值最大,K值最小。可见,大暴雨冲刷可能会导致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不稳定并发生侵蚀,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混凝土边坡土壤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关 键 词:植被混凝土边坡  土壤团聚体  Le  Bissonnais法  稳定性  可蚀性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