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
引用本文:栾鸭红,周家武,胡凤益,李静,徐鹏,邓先能,谭学林,陶大云.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09,31(12).
作者姓名:栾鸭红  周家武  胡凤益  李静  徐鹏  邓先能  谭学林  陶大云
作者单位:1.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650201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
基金项目:"973"前期专项资助项目
摘    要:栽培稻种间杂种的高度不育是从非洲栽培稻向亚洲栽培稻转移有利基因的最主要障碍.用携带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以亚洲栽培稻为背景的桥梁亲本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可望大大缓解种间杂种的不育.以亚洲栽培稻合系39和非洲栽培稻IRGC104049为材料,培育出一批BC2F10中间材料,其表现型与轮回亲本表现型一致,供体遗传背号占14.18%.用其与合系39回交培育出的BC3F1花粉和小穗均为半不育,BC3F2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呈双峰分布,分成半不育和可育两类.第六染色体的RM589、RM588、RM190、RM7639、RM586标记与目标性状相关极显著,并把控制育性的位点定位在RM190和RM7639间,距离分别为3.2cM、4.8cM,说明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已导入合系3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90和RM7639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S1在合系39背号下的配子消除作用达到79.61%,遗传基本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

关 键 词:生殖障碍  种间杂种  近等基因系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S1 Near Isogenic Line and Molecular Confirmation in Rice (Oryza sativa L. )
Abstract:
Keywords:reproductive barrier  interspecific hybrid  near-isogenic lin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