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施氮模式和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引用本文:雷恩,耿永克,陈卢发,杨永兵,王岳东,唐启源.施氮模式和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34(3).
作者姓名:雷恩  耿永克  陈卢发  杨永兵  王岳东  唐启源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云南蒙自,661199;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机械研究所,云南蒙自,661100;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红河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的施氮模式和种植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茎腐病和穗粒腐病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施氮模式(CNP:传统施氮模式; RDNP:氮肥减量间隔穴深施模式)和3个密度(D1:习惯稀植5.25万株/hm~2;D2:密植6.75万株/hm~2;D3:密植8.25万株/hm~2),分析不同施氮模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探明影响玉米机收质量的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规律。结果表明,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是RDNP下的氮肥偏生产力比CNP提高了33.7%;RDNP通过缓解花后净光合速率(Pn)、叶片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幅度,弥补花前形成穗粒数不足,从而使其干物质总量和产量稳定不变;RDNP下的玉米茎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较CNP下降了4.8百分点和26.8%,而对穗粒腐病的发病率影响不显著。密植D2和D3较稀植D1均可显著增产,但D3持续增产幅度下降明显,同时D3下的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严重,而D2和D1下的发病轻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施氮模式RDNP与适度密植D2处理在氮肥减量的同时可提高玉米单产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效控制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降低植株倒折风险,为西南夏玉米实现绿色增产和利于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玉米  氮肥减量深施  种植密度  玉米茎腐病  穗粒腐病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