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口湿地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刘子恺,金圣圣,余涵霞,王维奇,沈菊培,贺纪正.土地利用变化对闽江口湿地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2,36(6):410-416.
作者姓名:刘子恺  金圣圣  余涵霞  王维奇  沈菊培  贺纪正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171642);2021年度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
摘    要:为探究闽江口湿地土地利用和恢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集闽江口芦苇湿地、滩涂地、草地、农田和撂荒地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土壤β—葡萄糖苷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L—亮氨酸—氨基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农田土壤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而土壤碳(C)、氮(N)、磷(P)全量含量在撂荒地和芦苇湿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撂荒地、农田和芦苇湿地可溶性碳氮含量显著高于滩涂和草地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撂荒地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为1 272,124 mg/kg。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基本一致,即撂荒地最高,其次是芦苇湿地和农田,草地和滩涂最低。土壤酶活性矢量长度介于1.12~1.34,矢量角度均大于45°,且土壤胞外酶生态化学计量C∶N∶P总体上为1.00∶1.03∶1.33,表现出主要受磷限制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可溶性碳氮、总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湿地转化为滩涂等利用方式后土壤碳氮等养分显著降低,而撂荒等方式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关 键 词:闽江河口  土地利用  芦苇湿地  土壤酶活性  矢量分析
收稿时间:2022/5/7 0:00:00

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Eco-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in Min River Estuary Wetland
LIU Zikai,JIN Shengsheng,YU Hanxi,WANG Weiqi,SHEN Jupei,HE Jizheng.Effe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Eco-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in Min River Estuary Wetland[J].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22,36(6):410-416.
Authors:LIU Zikai  JIN Shengsheng  YU Hanxi  WANG Weiqi  SHEN Jupei  HE Jizheng
Institution: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Abstract:
Keywords:Min River estuary  land use  reed wetland  soil enzymes activities  vector analysis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