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境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
引用本文:谢怡凡,姚顺波,邓元杰,贾磊,李园园,高晴.延安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生境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0,28(4):575-586.
作者姓名:谢怡凡  姚顺波  邓元杰  贾磊  李园园  高晴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504424)资助
摘    要:评估退耕还林(草)工程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指导下一轮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协调区域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退耕还林(草)先行试点的陕西省延安市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InVEST模型评估延安市2000年、2008年和2015年生境质量;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探讨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2000—2015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在退耕还林(草)工程驱动下以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移为主要特征,林地和草地面积在研究期内增加显著。2)延安市2015年生境质量整体较好,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且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区域平均生境指数由2000年的0.69增加到2015年的0.71。3)区域生境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且空间聚类分异特征明显;南部的黄陵县和黄龙县等森林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呈现出高高集聚特征,而低低集聚区和高低集聚区交叉分布集中在北部宝塔区、子长县、安塞县、吴起县等城镇及其周边农业生产区。4)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区域生境质量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结构,尤其是林地草地,构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平衡的政策体系,针对区域生态问题系统地提高区域生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关 键 词:退耕还林(草)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模型  延安市
收稿时间:2019/10/28 0:00:00
修稿时间:2020/1/1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