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鄂褶皱山地溪洪-滑坡灾害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关系——以香溪河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杜俊,丁文峰,范仲杰,李清溪.川鄂褶皱山地溪洪-滑坡灾害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关系——以香溪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8,38(6):47-53.
作者姓名:杜俊  丁文峰  范仲杰  李清溪
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10;水利部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10,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10;水利部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10,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10;水利部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10,长江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10;水利部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2017YFC1502506):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项目(SXSN/4277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MS2017000581)
摘    要:目的]明确影响香溪河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的瓶颈性自然因子,为其代表的三峡库区东部川鄂褶皱山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应用表现。方法]应用GIS技术、逐步回归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研究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与主要自然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进入回归模型的5项因子总解释度80.6%,贡献率依次为岩性脆弱性28.6%,断层缓冲区19.8%,NDVI18.9%,暴雨极值16.4%,岩性软硬程度16.3%;地理探测中对因变量解释度较大的5项因子分别为岩性脆弱性24.5%,断层缓冲区20.9%,NDVI 18.3%,土壤入渗性16.3%,岩性软硬程度14.8%;岩性脆弱性与NDVI值、坡度的交互作用强度分别达68.8%和62.0%。结论]地质要素对流域溪洪—滑坡灾害分布具有绝对的控制作用,植被的影响其次,土壤和降水的影响有限,地形的作用体现在协同方面;地理探测器模型为定量分析非线性变量间的关联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它消除了自变量的数值属性,在变量影响方向和重复性侦测方面有局限。

关 键 词:溪洪—滑坡灾害  香溪河流域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析  三峡库区
收稿时间:2018/5/28 0:00:00
修稿时间:2018/6/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