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耕作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邱野,王瑄.耕作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2):128-137.
作者姓名:邱野  王瑄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 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 110161
基金项目:东北半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微灌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303125)
摘    要:为了探讨北方土石低山地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10°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传统耕作(CT)、免耕(ZT)、免耕秸秆覆盖(NT)和横垄(CR)4种不同处理下0~10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测定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中,各处理在0~40cm土壤水分含量均表现为:NTZTCRCT,当土层深度大于40 cm时,各处理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发生波动变化,其中ZT和NT能明显改善0~5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较CT处理保墒效果提高25.34%~35.57%。2)CT和ZT处理坡位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受大豆生育期内总降雨量的影响较小,分别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和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而NT和CR处理坡位间土壤水分含量的大小关系,会随着大豆生育期内降雨总量的不同而产生微变。3)各处理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出下湿上干的特点,CT和CR湿润土层(体积含水率≥11.6%)分别位于坡底40~100 cm和坡顶40~100 cm处,而干燥土层(体积含水率≤8.6%)则分别位于坡顶10~30 cm和坡底10~20 cm处。ZT湿润土层(体积含水率≥12%)分布集中性较差,NT湿润土层分布集中性最好,且范围最大,占据了整个坡面40~100cm深度范围。4)所考虑的3个因素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作用的大小表现为:耕作模式剖面深度坡位。5)在2a试验中,与CT相比CR、ZT和NT处理产量分别平均增加8.77%、15.68%和26.7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平均提高6.32%、11.6%和20.61%,因此建议在研究区种植大豆时,优先采用NT耕作模式。

关 键 词:土壤水分  作物  耕作  大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收稿时间:2018/6/2 0:00:00
修稿时间:2018/10/22 0:00:00

Effects of tillage patterns on soil moisture and soybean yield in sloping fields
Qiu Ye and Wang Xuan.Effects of tillage patterns on soil moisture and soybean yield in sloping fields[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8,34(22):128-137.
Authors:Qiu Ye and Wang Xuan
Institution: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nd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soil moisture  crops  tillage  soybea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