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防控策略
作者姓名:胡灿  王旭峰  陈学庚  汤修映  赵岩  严昌荣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5;2.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阿拉尔 843300;,3.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5;,3.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石河子 832000;,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兵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AB007);兵团重大科技项目(2018AA0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62019)
摘    要: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难点问题,残膜污染是塑料污染在农田的表现形式。新疆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覆膜种植总面积达347.8万hm2,年地膜投入量超过20万t,是全国残膜污染最为严重区域,具有代表性。总结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的特点、综合治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全国农田残膜污染的治理有较大的借鉴作用。该文应用文献检索归纳、信息查阅以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田残膜残留区域分布特点与残膜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地膜投入成本、地膜力学性能以及回收因素等残膜产生成因;对近年来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农艺防治、可降解地膜、多种回收组合模式以及机械化回收等4大类综合治理技术。最后,探讨了目前残膜污染综合治理中存在的农机农艺融合综合治理、残膜机械化回收、系统性农艺措施以及监测评价等问题,分析了完善残膜污染治理法规、把握农机-农艺-农膜相结合理念、加大耕层残膜的分级治理、研究新型地膜技术以及创新地膜应用栽培模式等污染防控策略。研究表明:现阶段PE地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应用方式,开发新型地膜与可降解地膜,实现PE地膜的完全替代是未来的研究目标;新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应坚持"遏制增量,减少存量"的方针,加大地膜的机械化回收,规范农用地膜的使用与回收再利用,优化种植模式,建立残膜污染治理的可循环模式,以期对典型区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参考与解决思路。

关 键 词:地膜  回收  污染  综合治理  防控策略
收稿时间:2019-04-11
修稿时间:2019-12-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