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原位钝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曹锐  王悦  陈爽  郑灵韵  徐莉  周际海  李辉信  胡锋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壤生态学实验室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75)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0305)资助
摘    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稻田土壤正面临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稻作为南亚和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镉和砷两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上有明显差异,因此镉和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修复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综述了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原位钝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将钝化技术梳理为氧化还原型、微生物转化累积型、材料型和耦合钝化技术四类。氧化还原型钝化技术重点指出稻田水分调控驱动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变化、不同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机质等对镉和砷的迁移转化机制;微生物转化累积型钝化技术重点阐明功能微生物对砷和镉的吸收、转化、区室化、菌表吸附等作用机制;材料型钝化技术重点分析现有钝化材料的分类及其与镉和砷的固定化机制;耦合型钝化技术重点总结上述三种技术综合体系下,镉和砷的协同钝化应用。同时对未来镉砷复合污染水稻土的原位钝化修复提出展望,进一步探讨了镉砷在稻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涉及的新型机制研究方向、修复钝化技术的创新延展趋势;期望在稳产、增产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深度融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保障稻田安全利用的土壤钝化改良技术体系或模式。

关 键 词:镉砷复合污染  水稻土  原位钝化机制  耦合钝化技术
收稿时间:2021-09-27
修稿时间:2022-04-11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