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低丘区氮磷流失浓度和形态的季节性变化特点* |
| |
作者姓名: | 姜佳燕 吴颖琦 顾国平 章明奎 |
| |
作者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局,绍兴市越城区农业农村局,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 |
摘 要: | 为了解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氮磷流失的规律,对位于亚热带低丘区的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小沟谷中不同季节的溪流水样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化学形态和浓度因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强度和季节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总磷(TP)浓度一般是旱地>水田>林地,非雨期(地表径流强度较低)地表径流磷主要以溶解态排出,雨期(地表径流强度较高)磷主要以颗粒态(PP)排出;地表径流中TP浓度:雨期>>非雨期,夏季>秋季>春季>冬季,TP的流失具冲刷型特征;可溶性总磷(DTP):水田>旱地>林地,雨期略高于非雨期,夏、秋季>春季>冬季;PP/TP:雨期>非雨期。可溶性全氮(DTN)浓度:水田>旱地>林地,夏、秋季>春季>冬季,非雨期>雨期;有机氮(OM-N)浓度:水田>林地>旱地;NH4-N占DTN的比例:水田>旱地>林地;NO3-N占DTN的比例:旱地>林地>水田。
|
关 键 词: | 径流 氮和磷 化学形态 季节变化 |
收稿时间: | 2019-09-26 |
修稿时间: | 2019-09-26 |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农业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农业科技》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