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牟氏角刺藻的培养和应用的研究
引用本文:马志珍.牟氏角刺藻的培养和应用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1986(7).
作者姓名:马志珍
摘    要:本文报告了一种海产硅藻——牟氏角刺藻的培养条件和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牟氏角刺藻在5~4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0℃,45℃是藻的致死温度。2.当光照强度在1,000~12,000勒(光周期为12:12)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r=0.859,p<0.05),当光照时间在6~24小时(光照强度为7,000勒)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时间亦呈正相关(r=0.901,p<0.05),在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宜的光照条件是光照强度为7,000~9,000勒,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3.牟氏角刺藻能利用硝酸盐、铵盐和尿素等多种形式的氮源,其中以尿素的效果最好(■=1.318),铵盐次之(■=1.266),硝酸盐稍差(■=1.247)。在无机自然海水培养液里添加2%的土壤抽出液或0.02%的贝汤,能有效地刺激藻的生长繁殖,最后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4.6%和173.0%。4.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当降低盐度可促进藻的生长。牟氏角刺藻的最适生长盐度约为25‰。但当在培养液里添加了0.02%的贝汤后,降低盐度并不能更多地促进藻的生长。5.用0.05%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氯约11%)处理海水,能杀死海水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用1 N 浓度的等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海水中的余氯后,对牟氏角刺藻的生长繁殖没有任何不良影响。6.虽然初始接种量与藻的最后生长量成正比,但接种量与生长率却成反比。因此,三角烧瓶培养和大玻瓶培养的起始接种量以5~10×10~4个细胞/毫升较为合适;大池培养的起始接种量用25×104个细胞/毫升的浓度较为适宜。7.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液,贮藏在家用电冰箱(4~6℃)中,牟氏角刺藻可存活6个月左右。8.投喂牟氏角刺藻,对虾幼体(溞状Ⅰ期→)糠虾Ⅲ期)的成活率可达85%;刺参幼体(耳状幼体→稚参)的成活率45%;菲律宾蛤仔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36~50%;泥蚶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