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 祎,李 鹏,肖 列,赵宾华,时 鹏.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9,56(5):1140-1150.
作者姓名:张 祎  李 鹏  肖 列  赵宾华  时 鹏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603,41601092)、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2017CGZH-HJ-06)
摘    要: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球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间隔为150m经纬网格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包括4种地形(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5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梯田),共采集土壤样品1 540个,探讨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SOC含量和分布影响,并通过Kriging插值计算流域内SOC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土丘陵第一副区王茂沟小流域在0~100cm土层中,SOC平均含量坡上(4.49g·kg~(-1))和坡中(4.30 g·kg~(-1))含量最高,其次为坡下(3.97 g·kg~(-1)),坡顶SOC含量最低(3.34g·kg~(-1));坡耕地SOC含量最低。林地(4.31 g·kg~(-1))、梯田(4.25 g·kg~(-1))、草地(4.12 g·kg~(-1))和灌木(3.82 g·kg~(-1))分别较坡耕地(3.47 g·kg~(-1))SOC含量增加24.2%、22.4%、18.7%和10.1%。表层SOC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可明显固存深层(20cm)SOC。方差成分估计表明,土地利用、地形、深度以及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对流域剖面SOC含量空间分布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地形对SOC含量的贡献率最高(32.50%)。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在各因子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对SOC含量变异解释度最高(7.4%)。流域SOC在空间上呈斑块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流域SOC的空间分布向均一性发展。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及退耕还林的固碳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黄土丘陵区  土壤有机碳  地形  土地利用
收稿时间:2018/7/9 0:00:00
修稿时间:2019/5/10 0:00:00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Hi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ZHANG Yi,LI Peng,XIAO Lie,ZHAO Binhua and SHI Peng.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Hi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J].Acta Pedologica Sinica,2019,56(5):1140-1150.
Authors:ZHANG Yi  LI Peng  XIAO Lie  ZHAO Binhua and SHI Peng
Abstract:
Keywords:Loess Hilly Region  Soil organic carbon  Topographies  Land use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