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千年前的包衣种子
引用本文:王永厚.二千年前的包衣种子[J].中国种业,2001(4):31.
作者姓名:王永厚
作者单位:王永厚
摘    要:作物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加工,是种好庄稼、夺取丰收的重要一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知道并掌握种子处理技术了。 先秦文献《周礼·地官·草人》中介绍“土化之法”,提到“粪种”,即播种时把粪肥一起撒播到地里,使之起种肥作用。这是古代包衣种子的刍型。及至汉代,发明创造用“溲种法”处理种子,就是我国最早的包衣种子。 据早期农业《汜胜之书》记载,对“薄田不能粪者”,可采用“溲种法”播种。溲(son搜),是动词,浸渍之意。“溲种”,是把种子浸在汁液里调拌。该书具体介绍其方法:将马骨或牛、羊、猪…

修稿时间:2001年6月1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种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种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