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蝴蝶兰Phalaenopsis ‘Frigdaas Oxford’和Phal. SH49正反交后代观赏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作者姓名:李佐  肖文芳  陈和明  刘金维  吕复兵
作者单位: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广东省园林花卉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蝴蝶兰花瓣材质性状的关联分析”(2014A030304046),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小花型蝴蝶兰新品种选育”(2014A020208063),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兰花种质创新及优异种质规模化高效扩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5B020231005),蝴蝶兰优异种质产业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平台建设(2016B070701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蝴蝶兰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31201650),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兰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2013B060400032)
摘    要:
以花色、花斑类型、花朵质地、株型大小、花朵大小等为蝴蝶兰杂交育种的目标性状,对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和Phal.SH49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的观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育种目标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分离。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分离规律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主要花部性状特点分为4个组群(G01~G04),杂交F_1代在9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表现均较中亲值明显降低,适合选育小株型或小花型后代个体;杂交F_1代在花底色、花斑类型、花朵材质等质量性状上变化丰富,不同花色的遗传能力与覆盖能力有所差别,存在较深花斑色覆盖遮挡住较浅花底色的花色表现,且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花斑变化,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倾向将给今后新个体或新单株的目标性状预测筛选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关 键 词:蝴蝶兰  正反交F1代  观赏性状  性状分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