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 |
作者姓名: | 潘美慧 宋春晖 李吉均 张军 张平 惠争闯 |
| |
作者单位: |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中新世古土壤(孙家剖面的第17~20层古土壤、下山剖面的第79~82层古土壤)微形态、粒度、碳酸钙含量、Rb/Sr、CIW、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的综合分析,揭示出该区中新世古土壤发育强度普遍高于当地现代土壤,其中早中新世中晚期古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弱,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森林草原型褐土-碳酸盐褐土,成壤时期气候为湿润-半湿润,指示亚洲季风可能在早中新世中晚期已经出现,强度较弱,但仍高于现代当地季风强度;中中新世古土壤发育程度强,古土壤类型为森林淋溶型褐土至棕壤,成壤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说明中中新世夏季风可能已很强盛,并且明显高于现在当地季风强度。
|
关 键 词: | 天水地区 古土壤 微形态 古环境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