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作者姓名:黄尚书  钟义军  何绍浪  黄欠如  成艳红  张昆  吴艳  叶川
作者单位: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1BBF68009)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3119)资助
摘    要:  目的  明确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方法  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试验,选择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和耕翻30 cm(P30)共4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结果  强降雨后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对雨水的接蓄能力在P30处理达到了最大值,P20处理次之,P10、NT处理相对较差。耕作深度对0 ~ 3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有显著影响( P < 0.05),而对30 ~ 6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无显著影响(P >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深度对季节性干旱期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耕作深度、土层深度和持续天数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季节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也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从0 ~ 60 cm土壤储水量变化来看,P30处理造成季节性干旱期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水分消耗过快,而NT和P10处理增加了季节性干旱期亚耕层土壤水分的消耗,P20处理土壤储水量变化最小,比其它处理低2.26% ~ 11.79%。  结论  耕翻20 cm有利于雨水接蓄且季节性干旱期水分消耗最少,最有利于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稳定,研究结果为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调控耕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季节性干旱   耕作深度   红壤坡耕地   土壤水分
收稿时间:2021-07-26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