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水温为(21.85±0.13)℃,将体质量(6.38±0.31)g的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幼鱼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200 L循环水缸中,每缸40尾。S0组持续投喂28 d;S1/6、S2/5组分别饥饿1 d、2 d,投喂6d、5 d,循环4周;S4/24、S8/20组分别饥饿4 d、8 d,投喂24 d、20 d,持续4周,研究不同投喂策略对马口鱼幼鱼生长、消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S1/6组和S2/5组马口鱼幼鱼特定生长率与S0组幼鱼无显著性差异(P>0.05),S4/24组和S8/20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S0组(P<0.05),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实现超补偿生长。饥饿处理后,各试验组马口鱼幼鱼的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除S1/6组)均显著下降(P<0.05),但单期饥饿投喂组(S4/24、S8/20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组马口鱼幼鱼的SOD、CAT、LDH、ALT、AKP活性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鱼体抗氧化能力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马口鱼幼鱼饥饿一定时间后再投饲,可实现补偿生长。并能根据不同饥饿投喂策略调整消化酶活性,满足自身对能量的要求,饥饿1 d后投喂6 d的投喂策略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效益。该投食策略可为马口鱼人工养殖的科学投喂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