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侵染东亚飞蝗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正浩  贾苗  张彦丰  杜桂林  曹广春  农向群  刘长仲  王广君  张泽华
作者单位:1.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兰州 730070;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3. 农业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锡林浩特 026000;4. 全国畜牧总站, 北京 100125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35-07),“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2011AA10A204-1
摘    要:为了揭示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明确绿僵菌经消化道侵染东亚飞蝗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绿僵菌IPPM202及不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不同时间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凝乳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僵菌IPPM202处理后10 d内,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类胰蛋白酶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逐渐上升;但两种解毒酶的变化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加入两种抑制剂后,总体上抑制了东亚飞蝗中肠总蛋白酶和两种解毒酶的活性,降低了菌株IPPM202的侵染力,其中,甲苯磺酰基-L-氨基联苯氯甲基酮(tosyl-L-phenylalanine chloromethyl ketone,TPCK)作用较对脒苯基甲磺酰氯(4-amidino phenyl methane sulfonyl fluoride,APMSF)更加显著,使各种酶活力降低至与对照无差异水平。本研究对于揭示绿僵菌在中肠的致病机理及寄主对真菌侵染的免疫机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绿僵菌  东亚飞蝗  抑制剂  消化酶  解毒酶  
收稿时间:2016-04-1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