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气候变化对滇中高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引用本文:童绍玉,彭海英.气候变化对滇中高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22,50(9):122.
作者姓名:童绍玉  彭海英
作者单位:1.云南财经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2.云南财经大学 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JD2018YB03)
摘    要:【目的】探明气候变化对耕地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选取滇中高原核心地区(昆明、玉溪和楚雄)为研究区,分析其主要气候因子及耕地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变化与其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990-2019年,研究区及3市州的气候变化有显著的暖干化趋势,且变化趋势近似。其中,研究区的年均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和Kira干湿度指数则呈显著下降趋势,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44℃/10a、-4.98mm/10a和-0.46/10a;昆明、玉溪及楚雄的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46℃/10a、3.852 mm/10a和0.41/10a,0.42℃/10a、3.796 mm/10a和0.36/10a,0.44/10a、7.029 mm/10a和0.61/10a。研究区的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呈显著旱化趋势:灌溉需水量相对较小的玉米、薯类、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大幅上升,分别增长2.75百分点/10a、0.85百分点/10a、8.10百分点/10a、1.64百分点/10a;而灌溉需水量相对较大的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比重快速下降,分别下降5.97百分点/10a和5.32百分点/10a。气候因子与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因子两组变量之间呈极显著的典型相关(置信水平为99%),3市州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15和0.919。【结论】研究区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导致当地需水量大的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和耕地种植结构“旱化”。提出进一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其“旱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高且需水量较小的作物比重,提升工程蓄水和环境蓄水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等研究区适应气候暖干化的主要措施。

关 键 词:气候暖干化  作物种植结构  对策建议  滇中高原核心区  云南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贵州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