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朱良军,金光泽,杜文先,王晓春.小兴安岭凉水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38(6):17-27.
作者姓名:朱良军  金光泽  杜文先  王晓春
作者单位:1.1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DL13EA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68、3137046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810),黑龙江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LC2012C09)。
摘    要:依托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 运用样方法和树木年代学方法, 调查了样地中6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内扩展林窗(≥50m2)特征, 分析了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林冠干扰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林窗平均密度为7.67个/hm2, 平均产生速率为0.08个/(hm2·a), 干扰频率为0.42%/a, 干扰周转期约240年。林窗形成树种主要是红松(50.22%)、臭冷杉(9.78%)、枫桦(7.78%)以及腐烂程度较严重而无法判别的树种(10.44%), 死亡方式主要为干基折断(54.9%)。林窗由多种死亡方式共同形成, 3种以上形成方式占70.83%。每个林窗形成木平均为9.38 株, 且腐烂等级较高。小径级木是林窗形成的受害者, 而不是贡献者; 针叶树对林窗形成的贡献远大于阔叶树。林窗边缘木平均胸径为46.68cm, 平均树高23.6m, 以红松为主(63.08%)。边缘木中臭冷杉生长最快, 红皮云杉和色木槭生长最慢。不同等级林窗内形成木和边缘木的种类和组成相似, 林窗形成木界定标准对判定林窗形成方式影响很大。综合多种方法调查大、中型林窗及大径级形成木, 可提高林窗干扰历史重建及成因判定的准确性。此外, 利用分层解析法可将发生过2次或多次干扰的大、中型林窗形成与发展过程动态解析, 这对理解林窗干扰动态及森林群落演替至关重要。 

关 键 词:林窗    林冠干扰    树木年轮    阔叶红松林    小兴安岭
收稿时间:2015-12-02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