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振动模式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姓名:齐家伟  董旭日  柴旭锋  韩乔  张昭寰  檀玲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热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31571917和31671779),上海农业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2016, 1-1和沪农科推字2017第4-4号),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15SG48)。
摘    要:为了探究食品工厂环境下更为真实的生物被膜形成过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污染情况,通过模拟不同的食品加工器械振动模式(水平旋转式振动,翘板式振动,垂直翻转式振动),研究了不同振动模式下副溶血性弧菌在玻璃和不锈钢表面培养72 h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振动模式对被膜生物量、被膜结构以及被膜胞外基质中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振动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被膜形成量明显减少;3种振动模式下垂直翻转式振动条件下被膜生成量最少;同种振动方式下副溶血性弧菌在不锈钢表面形成量大于玻璃表面;增加水平旋转转速,被膜生成量减少;振动导致被膜总生物量减少,多孔性和均一性增加,生物被膜结构趋于简单,被膜比较分散。振动导致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含量减少。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的器械振动对被膜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中模拟的三种振动模式中选择垂直翻转式振动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与抑制生物被膜的生长;振动会导致细菌生物被膜胞外多糖和蛋白的减少,影响被膜的孔径、均一性等结构特性,被膜结构变得松散,被膜生成量减少,为进一步研究实际生产环境中生物被膜的清除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生物被膜  副溶血性弧菌  振动  结构
收稿时间:2019-04-25
修稿时间:2020-04-1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