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气CO2浓度上升与增温对双季稻籽粒铁、锌和植酸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敏,贾羽旋,夏新月,王斌,宋春燕,朱波,石生伟.大气CO2浓度上升与增温对双季稻籽粒铁、锌和植酸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42(6):1195-1207.
作者姓名:李敏  贾羽旋  夏新月  王斌  宋春燕  朱波  石生伟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 北京 102206;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1;北京姿美堂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14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长江大学农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277,41905102);北京市教委项目(SQKM201810020004)
摘    要: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对稻谷Fe、Zn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系统模拟大气CO2浓度上升(EC处理,+100 μL·L-1)和增温(ET处理,+1.5℃)以及二者相互作用(ETEC处理,+1.5℃,+100 μL·L-1)的气候变化情景,对江汉平原2017—2019年双季稻籽粒Fe、Zn以及植酸含量进行持续3 a的大田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双季稻籽粒Fe和Zn含量对大气CO2浓度上升与增温的响应存在较大的年际间差异,其中对大气CO2浓度上升的响应较增温更为敏感。与对照(CK)相比,EC处理显著降低2018年晚稻籽粒Fe含量(-13.41%,P<0.05),显著增加2019年早稻和晚稻籽粒Fe含量(+29.70%和+27.95%,P<0.05); ET处理显著降低2018年早稻籽粒Zn含量(-13.49%,P<0.05)。就3 a观测平均值而言,EC处理显著降低早稻籽粒Zn含量(-8.28%,P<0.05),而ETEC处理显著降低晚稻籽粒Zn含量(-10.91%,P<0.05)。本研究发现CO2浓度上升与增温叠加作用效果有别于各单因子影响,尤其对高温干旱年份晚稻籽粒Zn含量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正协同效应。本研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增加稻米食用人口出现“隐性饥饿”的风险。

关 键 词:增温  增加CO2浓度  水稻  矿质元素  累积量
收稿时间:2022/7/25 0:00:00
修稿时间:2023/2/12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