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杀香鱼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蛋白ExsA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大黄鱼的毒力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张杰,郭海杰,高丽婷,毛芝娟.杀香鱼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蛋白ExsA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大黄鱼的毒力特征分析[J].水产学报,2017,41(4):613-621.
作者姓名:张杰  郭海杰  高丽婷  毛芝娟
作者单位:1.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100;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5C190006);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740002280);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5C110005,2015C110018)
摘    要:杀香鱼假单胞菌是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致病菌,感染该菌常会导致养殖大黄鱼很高的死亡率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株NB2011编码典型的Ⅲ型分泌系统,可能是该菌重要的毒力因子,ExsA是控制此分泌系统表达的重要调控蛋白。为确认ExsA在NB2011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开发有效疫苗,实验采用双交换同源重组法构建了ExsA内部序列被卡那霉素基因替换的突变株,检测突变株与野生株对鼠巨噬细胞J774的黏附、内化和胞内增殖特性,并比较对大黄鱼的毒力变化,同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感染后大黄鱼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对突变株的内化率降低,内化的细菌在12 h内被清除,野生株在内化后虽然一段时间内数量稍有下降,12~24 h期间数量急剧上升;突变株对大黄鱼的96 h LD_(50)为2.59×10~7/mL,比野生株高数百倍;电镜切片中未观察到组织内有菌体的存在,表明突变株的毒力明显减弱,可以作为弱毒疫苗的开发对象。

关 键 词:大黄鱼  杀香鱼假单胞菌  Ⅲ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蛋白ExsA  突变  毒力
收稿时间:2016/3/23 0:00:00
修稿时间:2016/9/1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