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玉米南方锈病和普通锈病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姓名:邢国珍  魏馨  李晶晶  李闯  刘娜  蒋士君  李春奇  郑文明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河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154200510024);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08004)
摘    要:为建立快速鉴定玉米南方锈病菌和玉米普通锈病菌的分子检测方法,有助于玉米锈病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分别对采自海南、河南、吉林的玉米锈病菌样品进行了rDNA-ITS区克隆和测序分析(GenBank登录号为:HM452902,HQ154021~HQ154038),并根据其变异区段序列分别设计了病原菌检测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引物具有较高的种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在普通PCR体系中可检测到南方锈病菌和普通锈病菌的锈病菌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100和1pg/μL。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对2种玉米锈病菌的快速分子鉴定及病害早期预警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 键 词:玉米  玉米南方锈病  玉米普通锈病  分子检测
收稿时间:2016-05-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