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途径分析
引用本文:赵黎明,刘建军,刘晓贵,魏宁,林玉祥,吴玉琛.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途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5(23):17-21.
作者姓名:赵黎明  刘建军  刘晓贵  魏宁  林玉祥  吴玉琛
作者单位:1. 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2;2. 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油田基建工程部,河北任丘,062552;3.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    要:沁水盆地面积广阔,煤系地层游离气资源丰富,勘探至今,已在古生界的多套地层中发现了含气显示。从气测异常的探井分析入手,结合该区的构造演化史、热演化史等,确定深成变质与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所引起的二次生烃是盆地游离气藏形成的主要气源,构造抬升导致的源储压差则是其主要运移动力。明确了煤系地层游离气的2类运移途径:一是宏观输导体系,主要包括断层、不整合面和陷落柱;二是微观输导体系,主要是煤岩和顶板致密砂岩中的微孔隙及微裂隙。据此指出了盆地内游离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为南马会背斜带、北斗沟背斜带等。

关 键 词:沁水盆地  煤系地层  游离气  运移途径  宏观输导体系  微观输导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