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耕作方式对绿洲区农田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翠丽,王军强,陈亮,栾倩倩,李彦荣,赵旭.不同耕作方式对绿洲区农田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2(12):246-251.
作者姓名:王翠丽  王军强  陈亮  栾倩倩  李彦荣  赵旭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 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3. 西华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lzujbky-2021-kb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867013、31560170);
摘    要: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绿洲区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之间的关系,选择4种耕作方式(免耕、少耕、深松、秋翻),对不同土层(0~20、20~40 cm)的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分析,研究各粒级(粒径>2.00 mm、>1.00~2.00 mm、0.25~1.00 mm、<0.25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4种耕作方式下,在0~20 cm土层4种粒级的土壤团聚体中,粒径>2.00 mm的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免耕、少耕、秋翻处理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对同一粒级的土壤团聚体而言,0~20 cm土层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随团聚体粒级变小,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逐渐降低;在秋翻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均最高,说明对该地区土壤翻动处理,可改善土壤微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可作为改善绿洲区农田土壤的合理措施。

关 键 词:绿洲农田  耕作方式  团聚体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