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塞罕坝地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
引用本文:韩阳媚,王锦,于世涛,程顺,李玉灵.塞罕坝地区生态网络构建及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5):112-121.
作者姓名:韩阳媚  王锦  于世涛  程顺  李玉灵
作者单位:1.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2.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 塞罕坝机械林场
摘    要:文中以塞罕坝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提取出对生态网络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区,并从中筛选出对维持景观连通性贡献最大的15个斑块作为研究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有利于物种迁移与扩散的潜在廊道,并结合重力模型对潜在廊道进行分级从而构建形成生态网络,在对生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塞罕坝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态源地面积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7%,源地分布较为均匀,但内部连通性不强,景观呈现破碎化。2)基于MCR模型提取了潜在生态廊道105条,其中重要廊道44条,主要分布于三道河口和阴河林区内。3)将生态源地与结构性廊道相连接形成了一个闭合生态网络,中部千层板林区和西部三道河口林区网络结构较为复杂,稳定性强,生境状况更好,北部和南部地区结构简单且与其他区域连通性较差。4)结合塞罕坝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保护生态源地,划定源地保护红线,拓宽廊道宽度等生态网络优化策略。旨在为高原山地过渡带或特殊地理单元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好发挥其生态功能,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融入大尺度范围的生态网络提供一些方法与建议。

关 键 词: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  重要廊道  生态网络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