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与Cd污染农田的植物修复及健康风险评价 |
| |
作者姓名: | 赵雪梅 谢华 吴开庆 余孟好 杨瑞刚 李相林 |
| |
作者单位: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22;广西高校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南宁 530001 |
| |
基金项目: | 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广西环科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在广西环江县酸与Cd复合污染土壤的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和经济作物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龙葵和甘蔗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植物修复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龙葵中Cd的最高含量可达16.83 mg·kg-1(试验区土壤Cd含量0.71 mg·kg-1),富集系数大于1,表现出良好的Cd富集植物特性;甘蔗中Cd的最高含量为0.54 mg·kg-1,富集系数小于1。若按当地正常种植模式计算,龙葵从土壤中提取Cd的量可达100 g·hm-2以上,提取效率达6%以上,通过种植龙葵将试验区的土壤Cd修复到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以内最短只需9年左右。因此,种植龙葵对当地酸与Cd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是可行的。试验区土壤中Cd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模式下,添加石灰和氢氧化钠处理龙葵修复效率最高,可达4.44%。对植物的食用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将龙葵作为蔬菜食用,其可食用部位的Cd含量为5.21~6.83 mg·kg-1(干重),远远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限值,当地居民平均每日摄入Cd的量为5.38~17.39 μg·kg-1·d-1(鲜重),超出FAO/WHO提出的重金属Cd人均每日允许摄入限量标准(PTDI),引起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指数大于1,具有较高的潜在风险,因而当地居民不宜继续食用;食用实验区种植的甘蔗生产的蔗糖引起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指数小于1,但由于蔗糖中Cd的含量均超出国家标准限值,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需改变甘蔗综合利用方式。
|
关 键 词: | Cd 龙葵 甘蔗 植物修复 健康风险 |
收稿时间: | 2014-11-26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