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nAGNPS模型的胶东半岛大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王晓利 姜德娟 张华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山东 烟台 264003 |
| |
摘 要: | 在检验了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模型在胶东半岛大沽河流域适用性的基础上,估算了1998—2011年大沽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和可溶性氮负荷,其多年均值分别为3.58×108m3和4.27×103t,其中,受流域年内降水分布和水库、拦河闸(坝)等水利工程、农田灌溉以及排污排废等人类活动的影响,6—9月(汛期)是径流量和可溶性氮负荷入海的主要时段,而非汛期的输出量则较小。空间上,流域南部可溶性氮负荷量明显大于流域北部,这与流域南部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工业、生活排污排废等关系密切,耕地施肥是大沽河流域可溶性氮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居民地。情景分析表明,减少化肥施用量以及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降低大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输出量,但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施肥量及采取秸秆留茬覆盖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比较有效的措施。
|
关 键 词: | AnnAGNPS模型 非点源污染 情景分析 大沽河流域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