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夏露,宋孝玉,李怀有,李垚林.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6(1):89-95.
作者姓名:夏露  宋孝玉  李怀有  李垚林
作者单位:1.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西安,710048;2. 黄委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计划项目
摘    要: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关 键 词:降水  水土保持措施  水沙演变特征  贡献率  砚瓦川流域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Yanwachuan Basin
Abstract:
Keywords:precipit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ontribution rate  Yanwachuan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