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引用本文:彭隆,陈圣宾,彭培好.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27-132.
作者姓名:彭隆  陈圣宾  彭培好
作者单位:1.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成都 610059;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42
摘    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选择物种层次和生态系统层次的8个指标(脊椎动物丰富度指数、特有性指数、濒危性指数、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自然生态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自然生态系统濒危性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净第一生产力(NPP)指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值,对该区的县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康定县、理塘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性综合评估指数最高;得荣县、乡城县评估指数最低,甘孜州各县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比较合理。康定县、理塘县自然保护区分布面积最大,分别占该县域面积的44%和27%,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保护。甘孜县和色达县为综合评估指数较高地区,但自然保护区的分布面积极小,建议增设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区。

关 键 词:生物多样性  甘孜州  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